网站栏目

王海波副厅长和我校领导出席西藏阿里青年骨干教师来陕第三期研修班结业典礼暨欢送会
发布时间:2019-07-04    作者:     浏览次数:

7月3日,西藏阿里青年骨干教师来陕第三期研修班结业典礼暨欢送会在我校长安校区隆重召开。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我校党委书记付建成、校长邵必林、党委副书记朱选朝,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西安高新第二学校等5所基地学校领导出席欢送会。来陕参训的19名西藏阿里青年骨干教师和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育培训学院相关人员参加了结业典礼。结业典礼由朱选朝副书记主持。

 

王海波副厅长代表陕西省教育厅对我校及五个基地学校表示感谢,并向阿里地区19名青年骨干教师的顺利结业表示祝贺。他指出西藏阿里青年骨干教师来陕西研修项目,是国家四部委《“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实施方案》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陕西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推进西藏的跨越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和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战略意义和重要作用。他总结指出本期培训具有团结协作、充分交流,创新模式、骨干引领,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等方面特色和亮点,希望学员们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西部,服务乡村,发挥“种子”教师的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争做 “四有”好老师,为阿里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为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继续作出自己的更大贡献。

 

付建成书记在讲话中首先向圆满完成学业的19位学员表示祝贺,他简要总结了第三期阿里青年骨干教师研修项目,指出各级部门和领导高度重视,精心设计、严密部署;跟岗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培训过程中不忘坚持提升党性修养与党建工作;培训项目方式多样,取得了显著成效,学员们学有所成,能力素质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其次对省教育厅、阿里教育局和基地学校表示感谢。他指出,阿里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悉心指导,离不开阿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密切协作,离不开各基地学校的鼎力相助和倾心投入,项目能顺利实施,是各方鼎力支持与协同推进的结果。最后向参训学员表达了期望,他希望19位学员成为联系西藏和陕西教育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成为传播汉藏文化的使者,成为母校在西藏地区的一张张亮丽名片。

  

邵必林校长在致辞中对省厅和基地校领导莅临典礼表示欢迎,对他们长期以来给予我校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并对即将学成返藏的19位阿里青年骨干教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和美好的祝愿。他简要介绍了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办学历史、发展现状办学特色,并参训学员提出四点希望:一是要一生爱国敬业,把投身基础教育的初心坚守好。希望大家始终坚守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潜心教学,矢志追求,努力在发展和振兴阿里教育事业的过程中彰显自身价值,成就个人梦想。二是要潜心传道授业,把本次学习研修的成果发扬好。希望大家把研修期间的所学、所知、所感、所悟传递给更多的同人伙伴,百花齐放,尽显崇高品质,谱写精彩人生。三是要坚毅自信,追求卓越,把自己挚爱的教育事业发展好。希望大家都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坚持终身学习,敢于做崇尚第一的创造者、推动工作的领头雁、追求卓越的示范人,努力开创自己的时代风采。四是要饮水思源,勿忘在莒,把藏陕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呵护好。最后,借用毛主席的诗词“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激浪从兹始”为学员们壮行,祝福他们一路凯歌,捷报频传。

 

党委副书记朱选朝主持会议

 

省教育厅领导和我校领导向阿里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并赠送了我校的校徽和校牌。阿里学员集体向省教育厅和我校领导、老师们庄重地敬献了哈达,表达了敬意和感恩。

 

教育培训学院院长梁朝阳在结业典礼上向与会领导汇报了阿里学员在陕培训情况,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培训记录视频阿里学员自编自演歌舞节目菩提树根》

 

西安市第一保育院院长王淑君代表基地学校发言,她简要回顾了一年来阿里学员在陕培训历程,希望学员们当好排头兵,践行“知行合一”,为西部教育做贡献。

 

阿里地区日土县热帮乡小学老师王鹏作为学员代表表态发言,全体学员将不负领导和组织重托,通过这次终身难忘的提升机遇,满载收获回藏之后,做好二次培训,辐射带动更多的教师,努力为阿里的教育添砖加瓦,尽自己的锦薄之力。   

为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陕西省教育厅具体实施了教育援藏系列工程。自2016年10月以来,受省教育厅委托,由我校牵头,与西安市第一保育院、西安师范附属小学、西安市第89中学、西安市高新第二学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西安高新三中、西安新知小学等中小学幼儿园基地学校共同承办此项目。截止目前已成功培养了三期(每期历时一年)58名西藏阿里地区多民族青年骨干教师,为西藏阿里地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注入了活力。教育援藏项目的启动在我校乃至我省培训工作史上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也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肯定。

 

 

 

 

                                        (供稿:教育培训学院     撰稿:舒欣    责任审核:田彩萍)